1.波黑和黑山是一个国家吗?

2.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简单

3.请问有谁了解克罗地亚这个国家?还有首都的萨格勒布大学?

4.世界上名字最长的国家

南斯拉夫八月气温_南斯拉夫八月气温多少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景点

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人口约150万。面积 2500平方千米(包括郊区)。位于南斯拉夫东北部,多瑙河和萨瓦河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贝尔格莱德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中意为“白色的城堡”。地势南高北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至-25℃,夏季最高气温曾到40℃,年降水量688毫米且年际变化大。公元前4世纪克尔特人在此建立城堡和城市。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人所占,起名欣吉杜奴姆,意为“水上堡垒”。5世纪,被匈奴人劫掠而荒废,此后又遭蛮族侵略,9世纪,斯拉夫人才重建该城,改称今名。后又成拜占廷、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人的争夺物。

罗马尼亚:蓝色多瑙河、雄奇的喀尔巴阡山和绚丽多姿的黑海是罗马尼亚的三大国宝。

匈牙利:山区森林茂密,有栎树、山毛榉、椴树等;平原有大片草原,发育有肥沃的黑土。重要河流为多瑙河及其支流蒂萨河。巴拉顿湖为最大淡水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4~-2℃,7月20~22℃,年降水量480~800毫米,自西向东递减。

你都可以去的,不错

波黑和黑山是一个国家吗?

南斯拉夫和非洲相比非洲更厉害,原因如下。

1、南斯拉夫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共和国,以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

2、非洲是一个起伏不大的高原,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四分之三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夏天,被人们称为热带大陆,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从覆盖地域相比非洲更厉害。

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简单

波黑和黑山不是一个国家。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名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英文名称:Bosnia and Herz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

黑山即黑山共和国,简称“黑山”。英文名称:Montenegro,塞尔维亚语:塞尔维亚语:Црна Гора。

二,地理位置

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

黑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 黑山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东部为科索沃,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波黑及克罗地亚交界,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三、国土面积及主要城市

波黑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主要城市巴尼亚卢卡,莫斯塔尔,图兹拉等。

黑山国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波德戈里察; 主要城市尼克希奇,采蒂涅,布德瓦,科托尔,巴尔,新海尔采格,贝拉内等。

请问有谁了解克罗地亚这个国家?还有首都的萨格勒布大学?

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也叫“埃非勒斯峰”(Everest),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珠穆朗玛峰较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 珠峰峰顶附近地形图

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而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 珠峰卫星图

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从左图看出峰顶位于中国境内)。同时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数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理板块的运动,而不断变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已知太阳系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奥林匹斯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以及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经纬度:27°59′17〃 N ;86°55′31〃 E 首次登顶时间:1953年5月29日 艾德蒙·希拉里与丹增·诺盖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印度锡金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珠峰峰顶附近地形图

珠穆朗玛峰较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而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海拔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而峰顶位于中国。同时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数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理板块的运动,而不断变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已知太阳系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奥林匹斯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以及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 en:Tenzing Norgay 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登上珠峰的 丹增.诺尔盖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 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次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 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编辑本段奥运圣火传递

北京时间2008年5月8日上午9时17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中国登山队顺利登顶珠峰,藏族女队员次仁旺姆在峰顶高擎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祥云”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熊熊燃烧。 这是奥运圣火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奥运永恒不熄的火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无疑是奥运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圆满成功。 珠峰火炬冲顶,火炬手、突击队员和支援组的名单: 火炬手:吉吉(第一棒)、王勇峰(第二棒)、尼玛次仁(第三棒)、黄春贵(第四棒)、次仁旺姆(第五棒) 突击组由十二人组成,组长:尼玛次仁 副组长:罗申 组员:达琼、吉吉、次仁旺姆、李福庆、黄春贵、袁复栋、罗布占堆、阿旺扎西、小扎西次仁、普布顿珠。 支援组由七人组成,组长:次洛 组员:王勇峰、次旦久美、边巴顿珠、洛则、严冬冬、德庆欧珠。 奥运会火炬登顶

编辑本段气候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m/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据珠峰脚下的定日气象站的无线电探空资料表明,在海拔7500 米的高度上最冷在2月,其平均气温为-27.1℃,最热是8月,平均气温-10.4℃,年平均气温为-19.6 ℃;而在海拔9400米高度上最冷也在2月(-40.5℃),最热也在8月(-23.7 ℃),年平均气温为-33.0℃,因而珠峰高度上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9.0℃左右,一月平均气温-37℃,七月平均气温-20℃左右。

编辑本段旅游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山的路线是:从拉萨乘车沿中尼公路经羊湖、江孜、日喀则、协格尔、绒布寺、珠峰、日喀则、尼木县、曲水县、拉萨, 总计670公里,行程两天,然后再经帕卓区沿简易公路南下,行车110公里后就到珠峰北麓,海拔5145米的绒布冰川末端——绒布寺。 珠峰远在中尼公路南大约100公里,的过境线上。从日喀则、拉孜找便车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难,但是余下到大本营的100公里,能搭上便车的机会相当低,所以建议从拉萨包车前往。 收费 需要在新定日路口的旅馆办理进山手续,租车前往珠峰或自驾车前往,到了定日珠峰路口,买门票时每人180元,另外小车的门费就按轮子算,100元一个轮子,大车150元一个轮子,还另收手续费5元,离珠峰40公里处只能下车坐环保车前往,每人80元,其实还不止这样,还得坐环保车行走8公里才到,花费每人25元。 食宿 珠峰大本营附近唯一能住宿的地方就是绒布寺。每30~45元∕床。在此住宿便于观看早晚景色。绒布寺门口有一藏族小伙子开的小餐馆。老板不会讲汉语,但是可以用英语点菜和讨价还价。进珠峰之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珠峰宾馆、上海珠峰花园酒店、白坝宾馆,位于新定日,能洗澡、带卫生间的标准间费用330~340元/间。 班车旅游路线 从拉萨出发到日喀则,在拉萨西郊客运站乘坐日喀则班车,每小时一班,票价85元-125元,根据车型决定价格。 从日喀则乘坐车辆前往定日,在日喀则长途客运站乘坐,每天两班,票价85元。 从定日拼车到珠峰绒布寺,500元一人。抵达绒布寺后换成环保车到珠峰大本营,票价25元。 珠峰旅游 从拉萨出发有很多正规旅行社都在收客,切忌不要在火车站,街头,旅馆找那些业务员报名,注意不要乘坐到黑车了,去珠峰纯玩专线拼客或者拼车,签订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正规旅游合同,出行安全才有保障。 景点门票 景点票价: 180元 珠峰进山环保费:405元/605元 珠峰环保车费:25元 票价说明: 一、珠穆朗玛峰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实行“一票制”,门票价格为每人每张180元人民币。 二、对进入珠峰景区的机动车辆收取进山环保费,即:大车每次进入605元,小车每次进入405元。 三、从绒布寺到大本营马车已经取消了,现在采用的是环保车,票价25元,从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8公里距离。 四、目前根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日喀则旅游局,珠峰管理委员会通知,淡季珠峰价格调整到90元。

编辑本段攀登路线

早在19世纪初叶,珠峰就成为世界登山家和科学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 1953年,才由英国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创下首登成功的纪录。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临世界巅峰的殊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开创了11条登山路线,这些路线是: 东南山脊路线: 1952年由瑞士登山队发现,可惜功亏一篑,第2年才由英国队沿此线登顶成功。 东北山脊路线: 196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队开创并成功地登顶。 西北脊转北壁路线: 1963年由美国队开创并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线: 1960年,我国首次登上地球之颠的3名英雄。

1975年由英国博宁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西北脊路线: 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队发现并由此登上顶极。 北壁直上路线: 1980年由日本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南面柱状山脊路线: 1980年波兰队开辟并登上顶峰。 东北山脊转北壁路线: 1980年意大利人梅斯纳尔独身一人首创并取得成功。 西南壁转西北脊路线: 1982年由前苏联队开创,并沿此线登上顶峰。 东壁转东南山脊路线: 1983年由美国旧金山湾区队首创并取得成功。 东壁路线: 1988年由美国一新西兰国际探险开创并由此登顶。 同年,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还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的壮举。人类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迹正不断涌现。

编辑本段攀登历史

对珠穆朗玛峰的攀登活动,开始于上世纪之初,第一次正式攀登珠峰的是1921年的英国队。但直到1938年为止,英国登山队先后八次试图从珠峰北坡中国西藏境内进行攀登,都告失败。 1939年到1946年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喜马拉雅山高山登山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1947年以后,亚洲高山区登山活动又恢复起来。从1947年到1975年的二十八年间,各国运动员对珠穆朗玛峰的多次攀登中,有十一次取得了成功。在珠峰顶上,总共留下了八个国家五十一名男女运动员的足迹。其中,中国占十二名并包括一名女运动员,是到目前为止登上珠峰人数最多的国家。 现将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历次攀登珠峰的情况简述如下: 1、1921年,英国登山队(队长克·哈瓦德巴里)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他们没有越过北坳顶部,自己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由于没有成功,他们宣布这是一次侦察登山活动。 2、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仍取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他们越过了北坳,但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死亡七人而告失败。 珠穆朗玛峰

3、1924年,英国第三支珠峰登山队(队长弗·诺顿),仍从珠峰北坡中国境内登山,当诺顿等人到达北坡“第二台阶”下边的8,572米附近时,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队员玛洛里和阿宾坚持继续前进,一去未返。 4、1933年,英国登山队,由十六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仍使用中国西藏境内北坡路线,但也失败了,该队队员温·哈利斯和威格尔两人到达海拔8,570米的高度时,发现了1924年英国珠峰登山队队员玛洛里的冰镐,证实了玛洛里等二人死在这个高度附近。 5、1934年,英国人米·威尔逊使用轻型飞机进行单独登山,结果

飞机损坏在孔布冰川附近,他受了轻伤,后来他又雇用当地一些舍尔巴族人协助登山,但在一场风暴之后,他被冻死在东俄布冰川上。 6、1935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伊·希普顿),只侦察到中国西藏境内珠峰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而返。 7、1936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十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到达海拔7,007米的北坳顶部后而返[注:北坳顶部过去用7,007米,1975年中国登山队经过实地测量计算出确切高度是7,050米。 8、1938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仍从中国境内的北坡登山,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9、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雇用当地一些山地居民当搬运工,仍走北坡中国境内,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后也失败而返。 上述九次攀登珠峰的活动都是从中国境内的西藏地区进行的,均未成功。 1950年以后,我西藏地区获得解放,地处西南边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许外国登山队任意进行登山活动。从此,外国登山队便改由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10、1950年,由美国人克·修斯顿等人组成的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南坡首次对珠峰进行试登,只到达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区附近,便返回来了。 11、1950年,英国登山队,由五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事先声称是一支从南坡攀登珠峰的侦查队,在到达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后返回。 12、1951年,英国登山队,由伊·希普顿任队长,全队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达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13、1951年,一个叫克·贝加·拉尔逊的丹麦人,非法偷偷越境进入我西藏地区。拟从北坡攀登珠峰,但他连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没有越过就失败了。 14、1952年5月,由队长勒·狄特玛尔率领的十人瑞士登山队,从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和他们雇用的搬运工尼泊尔人藤辛,到达海拔8,540米的高度后,因天气变坏而告失败,但他们却开创了一条从珠峰南坡通向顶峰的路线。 15、1952年10月,由葛·舍瓦列率领的瑞士登山队,首次在秋季,也就是喜马拉雅山的雨季之后,从南坡攀登 落日照珠峰

珠峰,队员勒·兰比尔是同年春季瑞士队的参加者。队员恩·吉连富尔特和春季受雇的尼泊尔人藤辛两人到达海拔8,100米的高度,再次由于天气变坏而失败。 16、1953年,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领导下(由十人组成),有两名队员登上了珠峰顶峰。登上顶峰的队员是依·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藤辛·诺尔盖(即1952年春、秋两季随瑞士登山队两度登上八千米的那个尼泊尔人)。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17、1956年,瑞士登山队(队长阿尔贝尔·埃格尔)由五人组成,队员埃·施米特,尤·玛尔米特,阿·列伊斯,格·贡钦,在大批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人员的支援下,于5月23日,先后分两个结组登上了珠峰。他们使用的路线,是1952年由瑞士运动员所打通后来为英国队首先通过并取得成功的路线。即从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达珠峰与其姊妹峰洛泽峰(海拔8,501米)之间的山坳(通称南坳),然后沿东南山脊登顶。所用珠峰标高是8,848米。 18、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 珠穆朗玛峰

在这次登山中,中国登山队共有二十九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十三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其中刘连满同志因病无法登顶,在营地留下氧气瓶给三位登顶的英雄使用。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 19、1960年5月,当中国登山队正在从北坡向珠穆朗玛峰突击时,一支由印军少校吉·辛格率领的印度登山队也在从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当他们到达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时,宣布由于风大无法前进,而放弃了这次登顶活动。 20、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峰登山队,在队长——印军陆军中校捷·狄阿斯率领下,再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为怕大风而宣告失败,队员中有两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21、1963年,美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恩·狄林法斯),采取从尼泊尔境内珠峰南坡沿西南山脊登顶的路线取得成功。美国队先后相隔二十一天进行了两次突击,第一次5月1日有两人登上顶峰,第二次5月22日登上四人,两次共上去六人,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个登山队。 22、1965年,印度登山队(队长是印海军少校穆·郭利)于5月20日、22日、24日、29日四天,先后共四个梯组从南坡尼泊尔境内登上珠峰顶峰,四次共上去九人,登山队的正副队长和队员,全部是从印度现役军人中选拔的,所用路线是过去英、瑞等队使用过的老路线。 23、1969年春,日本登山队从珠峰南坡首次进行试探性登山,在登达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区之后,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气象观测人员,他们整整在珠峰山中呆了一年,对气象、冰川等作了较长时间观测,为1970年日本队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4、1969年秋,日本珠峰登山队(队长藤田佳宏),企图在当年春天登山侦察的基础上,争取从南坡拿下珠峰,但他们在到达了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后,宣布“完成了秋季登山侦察任务”而返。 25、1970年春,日本珠峰登山队,在七十岁的老队长松方三郎率领下(此人是日本登山界元老,他虽然参加了这次登山,但在登山活动中的全部时间是在大本营渡过的,既未参加适应性行军,也未参加登顶活动。他的参加说明日本登山界对这次活动很重视),分两组对珠峰进行突击: 一组从珠峰正南面沿一条长达八百米的很陡峭的岩壁(也称岩石墙)直插珠峰顶峰,这是日本人自己选择的一条比较难攀的路线,因为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敢于进行“技术登山”,即攀登陡峭程度很大的岩壁,这是过去别国登山队没有搞过的。 另一组仍然是选择的传统老路线,也就是从南坡经南坳沿东南山脊登顶的路线。 日本队之所以兵分两路,而且敢于向珠峰南坡正面的岩壁挑战,这是与当时的世界登山趋势分不开的。因为从南坡沿传统路线登顶,走别人走过的道路,对正在快速发展中的高山登山运动已无太大意义。日本队的南山坡正面登顶路线,按预计方案上升了大约150米(按坡面的垂直高度算)而失败,最后只得全力依靠第二组的传统路线。1970年5月11日、12日,该队先后分两个梯组共四人从传统路线登顶成功,登顶队员是松浦辉夫、植村直已、平林克敏和尼泊尔籍的搬运工人乔塔里。 26、1971年春,由欧洲英、法、意、奥、瑞士和印度等十一个国家的登山运动员联合组成的“国际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队长、瑞士登山运动员恩·基连富尔特的率领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线登顶(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国登山队的路线)。由于一开始步调就不一致,内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队员胡古纳遇雪崩死亡后,宣告失败。

世界上名字最长的国家

一、简介

国名

克罗地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roatia)。即“赫尔瓦次卡”。

国旗

克罗地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蓝三色。旗面中间绘有国徽。克罗地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脱离原南斯拉夫独立,上述新国旗是1990年12月22日开始启用的。

国徽

克罗地亚国徽为盾徽。盾面由25个红、白相间的方格组成。盾徽上端有一个风格化的王冠,王冠由五个小盾组成。从左至右五个小盾上的图案分别为:一弯白色新月和一枚**六角星;蓝、红相间的条带;三个饰有王冠的**狮子头;红角红蹄的山羊;一只貂和一颗六角星。国徽来自9世纪的克罗地亚古老王国的标志,五个小盾象征当时王国的五个省区。

国家政要

总统斯捷潘·梅西奇(Stjepan Mesic),2000年2月当选总统。2005年1月蝉联总统。

自然地理

面积56538平方公里。克罗地亚位于中欧的东南边缘,巴尔干半岛的西北,亚得里亚海东岸。隔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相望,北部得邻国是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东面和南面则是塞尔维亚与波黑。西南部为迪纳拉山地,多岩溶地貌。沿海为达尔马提亚海岸,北部为斯拉沃尼丘陵与萨瓦河沿岸平原。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内陆逐渐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农业集中在沿萨瓦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农产品有甜菜、玉米、小麦、烟草、葡萄等。沿海产油橄榄、柠檬、柑橘等亚热带果类。山地丘陵区畜牧业发达。有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开采。该国岛屿众多,大、小共1185个,由此克罗地亚也被很多人成为“千岛之国”。特殊的地理使克罗地亚境内呈现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沿海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内陆地区则是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克罗地亚分为3个地理区域:北部、东北部平原,中部山地,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

人口

4,282,216 (2000年7月)。主要民族是克罗地亚族(78.1%),其他为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捷克族等。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信教人数占总人口的76.6%)。 克罗地亚海港城市杜布罗夫尼克位于亚得里亚海滨,是克罗地亚著名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这里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气候温和,被誉为“亚得里亚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馆”。城区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杜布罗夫尼克不仅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城市,而且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在克罗地亚境外的邻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还居住着约400万的克罗地亚人。

首都

萨格勒布 Zagreb位于克罗地亚的西北部,坐落在萨瓦河西岸,梅德韦德尼察山脚下。面积284平方公里。人口77万(2001年)。一月平均气温-1.6℃,七月平均气温20.9℃,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890毫米。

重要城市

奥西耶克,位于东部的平原地区,克罗地亚的粮仓

瓦拉日丁,位于北部,宿有巴洛克之城的美誉

里耶卡,位于西北,拥有克罗地亚的第一大港口,里耶卡港在罗马帝国时期,还曾一度是欧洲最大的港口

杜布罗夫尼克,位于最南端,被称为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在巴尔干地区被不同异族统治了上千年的同时,杜布罗夫尼克却一直作为独立的共和国存在,直至被拿破仑所占领。

节日

新年(1月1日)

劳动节(5月1日)

建军节(5月28日)

国庆( 5月30日)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6月22日)

感恩节 (8月5日)

万圣节 (11月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二、简史

6世纪末7世纪初,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定居。8世纪末和9世纪初,克罗地亚人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10世纪建立了强盛的克罗地亚王国。1102至1527年处于匈牙利王国统治之下。1527至1918年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直至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12月,克罗地亚与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后,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合并。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克成为六个共和国之一。1990年5月,克举行二战后首次多党制大选,克民主共同体获胜执政。同年12月,克通过新宪法,规定克为主权和民主国家。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0月8日正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此举引起克境内塞尔维亚居民的武装抵抗。1992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克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派遣联合国保护部队。

1992年5月22日,克罗地亚加入联合国。

三、经济

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20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5%。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铝等资源。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造船、建筑、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制造和木材加工业等。克旅游业发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风景区有秀丽迷人的亚得里亚海海滨、普利特维采湖群和布里俄尼岛等国家公园。 重要港市有奥西耶克、里耶卡、斯普利特、普拉等。

克罗地亚历史名城斯普利特市的戴克里先宫。建于公元305年的戴克里先宫,占地3万平方米,宫殿墙高17—21米,宽2米,正门6根大理石柱是远涉重洋从中东运来的,工程浩繁,宏伟壮丽。1979年,戴克里先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四、文化

克罗地亚有众多博物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归私人所有的;克罗地亚国家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868年。演出的水平很高超,而票价却很低廉,平民很容易接触到高雅艺术。

发明

领带,在克罗地亚语中,克罗地亚的民族名称与领带这个词还极为相似。克罗地亚人是hrvata,而领带是kravata。

钢笔,发明者的姓氏是Penkala,中文译为彭卡拉。英文中的钢笔叫做pen,这大概就是取的发明者Penkala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而来的。

新闻出版

1996年,克共有1760家出版单位,出版刊物约3000种。克文全国性报刊共有两种:《晚报》,日发行量205000份;《信使报》42000份;地方性日报共有九种:如《自由达尔马提亚报》120000份;《新报》4000份等。

除克国家电视台(HTV)外,全国目前有7家省市级商业电视台。另外,克全国现有电台10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和市级93家。

克目前拥有4家通讯社,包括克罗地亚通讯社(HINA)、克通社影像社(FaH)、天主教信息通讯社(IKA)和斯普利特私人新闻通讯社(STINA)。其中克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90年7月。

五、外交

重视发展同大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关系、融入欧洲经济安全一体化,重视加强同中欧和邻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

1992年4月27日,中国承认克罗地亚共和国,同年5月13日,中克两国建交。2005年5月,克罗地亚总理萨纳德来华正式访问,两国签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六、运动

克罗地亚的队伍也多次取得过水球,手球的世界冠军。

克罗地亚国内有足球俱乐部联盟比赛。萨格勒布的迪那摩和斯普立特的海杜克是闻名于欧洲的俱乐部。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克罗地亚足球队黑马一般,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克罗地亚队是前南斯拉夫足球的重要力量,他们依靠自己民族特有的天才与勤奋创造了足球史上的无数经典。其国家独立后,该国足球队在世界杯和欧锦赛上的成绩可圈可点,其中,1998年,克罗地亚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便取得了季军的好成绩,苏克还成为了最佳射手。克罗地亚队的球衣也是其国旗的色彩,红白格的经典队服在国际足坛独树一帜。

篮球方面,南斯拉夫地区的篮球运动曾经被西方媒体称作除NBA之外,最受人关注的篮球比赛。乒乓球方面,克罗地亚有着良好的传统。运动员水平在欧洲属于很高的。

不乏出色的网球选手,伊万·柳比西奇是克罗地亚的网球明星,曾经可以与费德勒抗衡,他还战胜过阿加西。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在2001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中共发出多达227个Ace球,并以外卡球员身份夺得该届男单冠军。2004年他宣布退役,但2005年曾一度复出,并以替补身份协助克罗地亚争夺戴维斯杯锦标,结果克罗地亚如愿首夺该项标。

七、历史人物

马可·波罗,他出生于克罗地亚的考尔楚拉岛。该地区当时受到威尼斯这个国家的统治。又由于他的游记是用当时的意大利语写成的,所以世人才多称他为,或意大利人。

尼古拉·特斯拉,这为克罗地亚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很多发明创造,到美国工作后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发明了交流电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特斯拉被称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重要推动者。

墨霍罗维奇,著名地质学家,一个地层以他的名字命名.

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大学建于1662年的Jesuit学院。当时的学院只有两个系:哲学系和神学系。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773年Pop Clenment四世解除了这一制度。 1776年在奥匈帝国教育改革的影响下,这所学院重新命名为“皇家科学院”。这时它包括了三个系:神学系,哲学系和法学系并成为一个非宗教学院了。 1861年11月3日,克罗地亚议会通过了正式建立萨格勒布大学的法案。因此11月3日是萨大成立纪念日。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萨大成为克罗地亚精神和智慧的源泉。今天的萨大包括30多个学院,3所艺术学院,2所高等学校和2个课题研究所。到1996年,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42278人,另外还有6658名自费生和7109名非全日制学生.

萨大包括学院如下:(1)艺术类戏剧学院,美术学院,天主教神学院(2)研究课程克罗地亚研究,基督教哲学研究(3)一般学院农学院,建筑学院,化学工程技术学院,公共工程规划学院,口腔学院,经济学院,电子计算机工程学院,印刷艺术学院,法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森林学院,大地测量学院,地质技术学院,数学和自然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和海军建筑学院,医学院,西萨克冶金学院,采矿地质及石油勘探学院,瓦拉日丁信息管理学院,药理及生物医学院,哲学院,体育学院,政治学院,特殊教育及修复教育学,纺织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兽医学院。(4)特殊专业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查高外茨教师培训学院,白特利那教师培训学院(5)其它机构萨格勒布大学学生中心,瓦拉日丁学生中心,大学计算机中心,国家及大学图书馆,信息中心,学生健康中心

萨大现有24所一般高等教育学院,3所艺术类院校,4所专门学院,7各机构和5个组织中心。随着战后大学规模的扩大,仅战后一段时间即有130000名学生本科毕业,另有超过3500名学生得到了博士学位。在萨大的51个教学研究机构中,有35个与其它校外机构合并发展。传统课程仍在延续并得到发扬,另外,还开设了两年制专业水平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共有146个专业。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运动学学院(FACULTY OF KINESIOLOGY)成立于1972年,现有人体运动医学、人体运动人类学、人体运动生理学等专业,全职教师100名。

在人体运动学研究方面,该学院颇有建树。他们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克罗地亚人的体态、体质情况,制定了克罗地亚人的健康、运动训练评价标准和检测指标,能够快速、准确地通过非损伤手段判断、评价普通人或运动员的体质、体能(形态指标、身体密度、最大摄氧量、体内脂肪含量、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状态等),并据此设计运动、锻炼、治疗处方,以实现健康目的。

在人体健康及运动能力、效力的研究上,该院实现了“理论研究实验检测自动分析、诊断运动治疗”这一完整的运动医学体系。

该院设有“人体健康及体育训练检测中心”,中心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其设备、仪器、操作软件等都是欧洲最先进的。该中心通过计算机分析系统来检测人体形态和机能等方面的指标,包括难以达到的。

萨格勒布大学运动学学院的知名教授有Marjata Durakovic,Branka Matkovic等。前者是欧洲著名的人体运动人类学家,后者为著名的运动生理学家。他们不仅具有高深的理论水平,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愿意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中国留学生。

世界上名字最长的国家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2万平方公里。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和布尔奇科特区组成,首都萨拉热窝。

12世纪末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463年后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吞并。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国,1992年宣布独立。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气候特征

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天非常寒冷。温暖和干燥的五月到十月期间是到波黑旅游的最佳时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在夏天也最好带上一件可以保暖的外套。波黑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刮大风,多雨雪。

黑塞哥维那和该国的南部区域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年均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而在中部和北部则以高山气候为主,年均降水量在1500到2500毫米之间。萨拉热窝在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五摄氏度左右,七月的平均气温为二十摄氏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