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种超全的地理记忆方法
同学们为能在 八年级 地理的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们要准备一些期末试卷来练习,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二地理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二地理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50分)
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同学根据天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1)中作了标注。据此回答l~2题。
1.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29?N,112?E B.29?N,112?W
C.29?S,112?E D.29?S,112?W
2.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2),回答3?4题。
3.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4.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 措施 是
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 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
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 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3),回答5?6题。
5.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西部沿海地区 B.东南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南部地区
6.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气候因素 D.矿产分布
西亚地区宗教复杂,物产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地区,读4,回答7?9题。
7.西亚居民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黄种人、__ B.白种人、伊斯兰教
C.黑种人、犹太教 D.混血种人、佛教
8.4内①②③④国家中,不是石油输 出国 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该地区特产和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A.紫羊羔皮⑤国 B.安卡拉羊毛②国
C.羊毛地毯④国 D.椰枣③国
10.S 符号所表示的天气是
A.雾 B.霜 C.沙尘暴 D.西风
11.该符号表示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南地区
读2?四大洲轮廓,完成12-13题。
12.气候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南北对称但是季节相反的大洲是
A.A B.B C.C D.D
13.A洲国家与D洲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
A.南北差距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经济全球化
读3?南极地区,完成14-15题。
14.A点的坐标是
A.70?N,30?W B.70?S,30?W
C.70?N,30?E D.70?S,30?E
15.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中山站,他面向的是
A.南方 B.西方
C.东方 D.北方
读4,完成16-17题。
16.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为平原的是
A.A B.B C.C D.D
17.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工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我国工业部门齐全,轻重工业发展都较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l8?19题。
18.位于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基地是
A.重庆、武汉 B.京津唐 C.包头、太原 D.鞍山、本溪
19.若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呼和浩特纺织工业应为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D.纺织工业
铁路运输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读我国部分地区铁路分布(7),回答20?21题。
20.从上海到兰州走便捷的线路,依次经过的铁路枢纽有
A.徐州、郑州、西安 B.南京、济南、郑州
C.西安、南京、徐州 D.南京、武汉、洛阳
21.下列铁路线附近,既有观光、 文化 旅游景点,又有沙漠探险内容的是
A.沪杭线一京沪线一京哈线 B.陇海线一兰新线~南疆线
C.浙赣线一湘黔线一贵昆线 D.陇海线一宝成线一成昆线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很多的事物,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读下面甲乙丙丁4幅
汽车牌照片,回答22~23题。
甲 乙 丙 丁
22.上面4幅汽车牌照属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A.甲 8.乙 C.丙 D.丁
23.关于上面4幅汽车牌照属地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正确的是
A.甲一长沙 B.乙一济南 C.丙一贵阳 D.丁一杭州
环渤海经济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5省市,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
三角洲后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读,回答24~25题。
24.下列环渤海经济区的港El中,位于渤海沿岸的是
A.天津、青岛 B.烟台、大连 C.秦皇岛、天津 D.秦皇岛、烟台
25.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缺乏煤、铁和石油 B.水陆交通不便
C.开发较晚,工业基础不好 D.水短缺
26、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NBA球赛现场直播
B、赣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D、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27、幅样,在下列比例尺中,能更详细地显示地理事物的是
A、1:1000000 B 、
C、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 D、
28、“十一”黄金周期间,东仔同学在珠海街头看到某旅行团乘坐的一辆车牌号为“湘A57681”的旅游大巴车,据此决断下列说法可能性最大的是
A、这辆大巴来自河南 B、游客在余中看到成片的稻田一望无际
C、该车辆穿越了辽阔的黑土地 D、车上旅客沿途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29、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天涯海角隆冬暖?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C、青藏高原盛夏寒?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D、华北平原春干旱?与海陆位置有关
30、读等高线(2),决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小河的流向总体来说自西向东 B、甲村到乙村的距离约为500千米
C、乙村与中最高山峰的温差大于6℃ D、A、C地是山谷,C、D地是鞍部
读6?世界某地区,完成31-32题。
31.通过A海峡货轮运输的矿产主要是
A.铁矿石 B.煤炭
C.锡矿石 D.石油
32.该区具有航运和战略重要地位的水道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
33.读8?某气象站测得该市某日的气温数值,该日
气温的日较差是
A.10?C B.20?C
C.38?C D.5?C
读9?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完成34-35题。
34.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35.在分层设色地形上,该洲颜色大部分是
A.蓝色 B.**
C.褐色 D.绿色
读10,完成36-37题。
36.地球公转到a位置的时间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7.聊城房屋内的光照面积S最大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大致位于
A.a B.b C.c D.d
读11?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完成38-39题。
38.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是
A.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
B.呈半环状
C.世界上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D.季风气候典型
39.中⑤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A.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B.美洲西部
C.非洲北部 D.欧洲西部
读12,完成40-41题。
40.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年降水量的是
A.1000mm B.200mm
C.680mm D.880mm
41.B地的河流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A.含沙量大 B.水流量小 C.无结冰期 D.江阔水深
读13?辽中南地区,完成42-44题。
42.A港口的名称是:
A.大连 B.秦皇岛
C.天津 D.烟台
43.A港口所在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4.根据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① 钢铁工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海洋渔业 ④畜牧业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阅读表格,完成45-46题。
城市 纬度(N) 海拔(m) 一月均温(?C) 七月均温(?C)
那曲(x藏) 31?29? 4507 -14.4 8.8
南京(江苏) 32?00? 10 2.3 28.8
45.那曲(x藏)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
C.温和多雨 D.冬雨夏热
46.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读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完成47-49题。
47.中所示不是我国调配工程的是
A.西气东输 B.青藏铁路
C.西电东送 D.南水北调
48.西电东送工程中线和南线输送的能源类型是
A.水电 B.火电
C.风力发电 D.核电
49.西气东输工程终点地区输入该的原因是
A.矿产丰富 B.光热充足
C.土地紧缺 D.能源缺乏
读18?沿78?E南亚地形剖面,完成50--51题。
50.b地形区为: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德干高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
附加51.该地形区最主要的气候灾害是
A.沙尘暴 B.寒潮 C.台风 D.旱涝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得 分 阅卷人 复核人 51.读19?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地形部位名称:A B
(2)有人认为C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3)写出中河流干流D的大致流向 ;本区的河流①、②、③、④中,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畜牧业 b、 种植 业 c、渔业 d、林业
(5)分析说明甲地居民点的形成条件。(1分)
52.(8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我国地形区分布(下),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耕作制度(熟制)是
(2)B是 高原,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治理的最根本措施是一。
(3)C是 平原,该平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4)D盆地中的绿洲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和优质瓜果产地, 对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明和小芳同学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小芳 小明
53.(6分)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读16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城市;B 海峡;C 港口。
(2)台湾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区,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台湾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54、甲和乙所示地区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的东北部,都是本国的老工业区,为本国的经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比较后回答: (10分)
(1)甲所示的是 工业区,乙所示的是 工业区,两工业区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矿产)丰富, 便利
(2)甲所示的A是 海,B是 半岛
(3)乙中五大湖附近的农业带是 ,该带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4)甲中的省级行政中心C是 ,乙中的芝加哥是美国的 中心
55、读4,比较后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雅典位于 海沿岸,属于 气候,降水集中在 (季节)
(2)雅典和北京相比,气温年较差大的城市是
(3)①所有大洲西侧濒临的大洋是
(4)关于②所处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D、该大洲的东部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
(5)甲所有区域的 (矿产)丰富、尤其以 (海湾)及其沿岸地区分布是为集中;用船只运输该,向西航行到西欧,最近便的航线须经过 运河。
(6)古雅典附近多火山、地震,是 挤压碰撞造成的。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56、5中ABCD表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据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ABCD四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其中A是以线大致是 、B是以 为主的耕地;A、B之间的界线大致 ㎜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从地形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丘陵地区;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甘蔗的农业生产地区是 (填字母代号);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任写一个)。
(3)2009年2月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春旱使当地的 (粮食作物)大面积减产。
(4)C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最可能是 ,D区域跨了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和 。(地区)
初二地理学业水平模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A 2.B 3.D 4.C 5.B 6.C 7.B 8.C 9.A
10C. 11--15 AACDD 16.C 17.B 18.A l9.B 20.A 21.B 22.A 23.B 24.C 25.D
26---30 ABBDA 31--35 DAA BD 36--40 ADBDC 41--45 CABBB 46--50 DDADA 51.D
二、综合题(共50分)
51.(7分)
(1)陡崖(1分) 鞍部(1分)
(2)山顶等高线数值向内递减,山顶有洼地(或盆地),可能是火山口(1分)
(3)从西北向东南流(1分) ④(1分) (4)d(1分) (5)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答对其中两条得分)
52.(8分) (1)东北 一年一熟(每空l分,共2分)
(2)黄土 植树种草(每空l分,共2分)
(3)华北(1分) 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形成的(1分)
(4)同意小明观点。大力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同意小芳观点。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应当限制当地农业生产。
(两个观点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53.(6分) (1)台北 台湾 高雄(每空l分,共3分)
(2)西部平原(1分) 地形平坦,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
足(1分)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或者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1分)
54.(1)甲是辽中南钢铁工业区,乙是美国五大湖沿岸工业区。
共同的有利条件是:煤矿、铁矿丰富,铁路运输便利。
(2)甲A是渤海,B是了辽东半岛。(3)乳畜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气候。
(4)C是沈阳,乙肉类加工中心。
55、(1)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 (2)北京。
(3)大西洋。 (4)C (5)石油、波斯湾,苏伊士运河。 (6)B
56、(1)A水田、B旱地;800㎜年。(2)平原;A;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等)。(3)小麦。 (4)林地,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内陆地区。
看过初二地理学业水平模拟试题的还看了:
1. 桐城市八年级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答案
2. 一中初中8年级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练习试题和答案
3. 2016年初二地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4. 2016初二地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17种超全的地理记忆方法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
〔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地震灾害原因与防治对策
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何?
地震可分为自然地震与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称之地震为自然地震,依其发生之原因又可分为, (1)构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冲击性地震 (例如,陨石撞击) 。其中又以板块运动所造成的地壳变动 (构造性地震) 为主 。
由于地球内有一种推动岩层的应力,当应力大于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会发生错动 (dislocation),而这种错动会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一种弹性波 (elastic wes) ,我们称之为地震波 ( seismic wes) ,当它到达地表时,引起大地的震荡,这就是地震。
断层可分那些类别?
比较断层发生前与发生后的地层形状可分四种:
(1)钝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2)锐角向上拱起之正断层。
(3)向右移动之右移断层。
(4)向左移动之左移断层。
何谓震源与震央?
(1)震源 (hypocenter) :地震错动的起始点。
(2)震央 ( epicenter )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何谓浅层地震、深层地震?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称为极浅层地震(very shallow earthquake)。在31~70公里者称为浅层地震(shallow earthquake)。在71~300公里者称为中层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在301~700公里者称为深层地震(deep earthquake)。
何谓地震序列?
先后排列,即为地震序列。而所谓同一系列之地震,系指发生位置邻近,时间上连结之所有地震,包括前震、主震及余 震 ;其定义又分别如下:
(1)前震 ( Fore-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于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之。唯有时前震为时甚短,且不显著。
(2)主震 (Main-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规模最大者称为主震 若最大者有两个,则先发生者称为主震。
(3)余震 (After-Shock) :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之。
主要的地震波有那些?
震波依传播路径可分为两大类:
一、体波 (body we):可在地球内部传播,依波动性贸之下 同又分为:
(1)P波 (纵波或压缩波) :性质与音波相似,质点运动和波传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
(2)S波 (横波或剪力波) :质点运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产生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的振动,速度次之。
二、表面波 ( surface we) :沿地球表层或地球内部界面传播,主要可分为:
(1)洛夫波 (Love we) :质点沿着水平面产生和波传播方向垂直的运动。
(2)雷利波 (Rayleigh we) :质点在平行于震波传播的垂直面上,沿着椭圆形轨迹震动。
如
何谓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plate tectonics) 主要在说明目前发生在地球上层的构造及解释 地震发生之原因。地球的最外部为冷而硬的可移动之岩石,称为岩石圈 (lithosphere) ,其厚度平均约一百公里,岩石圈之下为软流圈(asthenosphere)为黏度高的液体物质所组成,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而成可塑性,使岩石圈漂浮其上。
板块构造的基本观念是将岩石圈分成数个接近刚性之板块,包括较大的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和数个较小之板块 (见附图),板块受到张力、压力、重力及地函对流的作用,不同的板块之间每年以数公分的相对速度缓慢移动,大部分的地震、火山及造山运动便由于相邻板块之互相作用而发生。
板块交界处主要有三种型态,
(1)分离板块交界处 ( divergent boundaries ),代表地壳引伸拉裂的现象,在中洋脊 (mid一oceanridge) 处相邻的两板块互相分离,而产生新的岩石圈,其材料来自地函的上部,系经熔融作用而产生。地壳在这里由于张力作用向两侧扩张延伸,沿着发散交界处常有地震发生,其震源深度多在一百公里以内。
(2)聚合板块交界处 ( convergent boundaries) ,在这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较 重者插入较轻者之下方 (约以30~45之倾角) ,使者的岩石圈消失而回到地函中,这插入的部分叫隐没带(subduction zone) 。由于两板块间的相互磨擦,所以沿着隐没带可以不断地发生地震良而造成一地震带,其震源深度可从很浅到大约七百公里左右。台湾花莲附近为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聚合板块交界处所以地震非常频繁。
(3)守恒板块交界处 ( conservative boundaries) ,不产生新的岩石圈也不使岩石圈消失,相邻两板块彼此横向移动磨擦,而产生震源深度较浅之地震。台东纵谷断层即为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守恒板块交界处。
地震预测有那些方法?
虽然人们至今对于地震发生的机制 (mechanism) 还没有澈底了解,地震预测理论也还没有充分建立,但是仍有许多尝试性的地震预测研究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测地法(2)验潮,(3)地壳变动的连续观测,(4)地震活动,(5)地震波速度,(6)地磁及地电流,(7)活勘层及褶曲,(8)岩石破坏实验和地壳热流量的测定,(9)其它。
兹选择介绍一些重要的方法如下:
测地法 ( geodesic metbod ):
根据过去许多纪录,在大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发生变动,而有时会发生在地震之前。因此测量地壳变动情形并分析地震前兆现象,是可以预测将否有大地震发生。例如公元一八年 日本新潟地区发生地震前有地盘下沈现象,因当地经常从事测量调查工作,故发现地震发生之前确有前兆现象可寻。
此外,地壳发生变动的面积会随地震规模之增大而增加,也就是说地壳发生异常变动的范围越广,可能发生地震的规模也越大。
地震是否可控制?
世界各国受到地震灾害威胁的地区,凛于震灾损失的严重,无下加强对地震的研究。首先希望能够发展做到精确的地震预报,正如现在的天气预报一样,在地震未发生之前,通知将要发生地震地区的民众,可以从容脱离震区趋吉避凶。
不过,无论地震预测是否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地震的发生却是无可避免的。因此,更进一步地使一场将要发生的地震消弭于无形,或者是使将要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减少威力变成一场中度地震或微小地震,这也并非绝不可能。
经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已建立一种称为「板块地壳结构」的新理论,那些地壳里下同结构的板块,经过了长时间的推挤,其压力与日俱增,到了某一时刻无法负荷时,便迸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震动。
所以科学家们便想,如何在地壳应力渐增至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用某一种方法去消除其应力,或者以人为方式制造一些小地震,引导地壳的应力以发生小地震的方式发散掉
一、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全球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数又属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强烈,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我国的强震绝大部分是浅源构造地震,其中80%以上均与断裂活动有关。如1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7.7级),是曲江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13年2月四川甘孜、炉霍地震(7.9级),是鲜水河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并在地震后在地面形成一条走向NW310°、长100多km的地裂缝。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地震也都属于构造地震。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8.3级)与圣安德列斯大断裂活动有关。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8.3级)与穿过相模湾的NW-SE向的断裂活动有关。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在智利发生一系列强震(3次8级以上的地震,10余次7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南北长达1400km的秘鲁海沟断裂带上。
(一)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这个问题是地震预报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目前仍在继续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由于物质不断运动,经常产生一种互相挤压和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即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当这种能一旦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就会使岩石在一刹那间发生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从已发生的地震来看,它的发生跟已经存在的活动构造(特别是活断层)有密切关系,许多强震的震中都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密切相关。这些边界实际上也是张性的、挤压性的或水平错开的一些断裂构造。
断裂活动何以产生能量很大的地震,其活动方式如何,目前存在若干有关的说。
1.弹性回跳说 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关于地震成因的说,是根据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发现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水平移动而提出的一种说。说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弹跳可以产生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把长期积蓄的能量于霎那间释放出来,造成地震。总之,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产生的,来源于断层面。如图8-3,岩层受力发生弹性变形(B),力量超过岩石弹性强度,发生断裂(C),接着断层两盘岩石整体弹跳回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地震就发生了。这一说能够较好地解释浅源地震的成因,但对于中、深源地震则不好解释。因为在地下相当深的地方,岩石已具有塑性,不可能发生弹性回跳的现象。
2.蠕动说 蠕动又称潜移、潜动。地表土石层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长期缓慢地向下移动,其移动体和基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并且形变量和移动量均属过渡关系,这种变形和移动称为蠕动。蠕动速率每年不过数毫米至数厘米。
人们发现建筑在活动断层上的建筑物和活动断层本身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也有这种蠕动现象,即相对缓慢稳定的滑动。如在土耳其安卡拉以北110km处有一条安纳托里亚活动断层带,位于此断层带上的建筑物墙壁被发现有错断现象,其蠕动量每年约为2cm。也有人对中东一带发生地震以后的断层进行观测,发现有些地段伴有无震蠕动,其蠕动量每年约为1cm。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蠕动,还未十分清楚。有些实验表明,在高压低温,岩石孔隙度高(含水),含有软弱性矿物如白云石、方解石、蛇纹石等岩石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稳定蠕动。也有人认为在更高的围压或更高的温度下容易产生蠕动。
有一种现象逐渐为事实所证明,即岩层中长期蠕动的地段或在活动断层中蠕动占长期活动的百分比较高的地段,由于能量通过缓慢的蠕动而逐渐释放,反而很少发生强烈地震。在我国阿尔金山地区有规模很大的剪切断层,是正在活动的断层,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发现有蠕动现象,现代水系被切穿,位移明显,错距也很大,但是有史以来却少有地震记录,推测此断层的活动方式是以无震蠕动为主。
根据蠕动与地震大小关系的资料表明:蠕动占长期活动的50%以上的地段,最大地震只能为5级,而蠕动占长期活动的10%以下的地段,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
3.粘滑说 在地下较深的部位,断层两侧的岩石若要滑动必须克服强大的摩擦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两盘岩石好像互相粘在一起,谁也动弹不了。但当应力积累到等于或大于摩擦力时,两盘岩石便发生突然滑动。通过突然滑动,能量释放出来,两盘又粘结不动,直到能量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下一次突然滑动。实验证明,物体在高压下的破坏形式,是沿着断裂面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断面发生断续的急跳滑动现象,经过多次应力降落,把积累的应变能释放出来,这种说法就叫粘滑说。
影响断层活动方式的因素很多:一是温度,温度低于500℃,断层面两侧岩体易产生粘滑;温度高于500℃,则易产生蠕动和蠕变。二是岩石成分,岩性脆硬(如石英岩、石英砂岩等),断层两侧岩石往往以粘滑为主;岩性柔软,则以蠕动为主。三是岩石的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岩石孔隙大,孔隙度高,含水分多,当然容易蠕动;相反,岩石孔隙小,孔隙度低,含水分少,则多呈粘滑形式。此外,围压的大小也会影响断层的活动方式。如果断层两盘连续发生粘滑,便是地震频繁的时期。
实际上,同一活动断层在不同的深度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断层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例如,圣安德列斯断层,深度在4km以上为无震的稳定蠕动;4—12km则为伴随有地震的粘滑运动;12km以下(由于高温)又以稳定的蠕动为主。因此,圣安德列斯断层带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均不超过20km。
4.相变说 有人认为深源地震是由于深部物质的相变过程引起的。地下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岩石的矿物晶体结构发生突然改变,导致岩石体积骤然收缩或膨胀,形成一个爆发式振动源,于是发生地震。此说未能从多方面给出具体论证,因而未能得到广泛流行。近年根据地震纵波在地下深部传播情况分析,深源地震所在部位也同样发生了断裂和错动,证明地震发生与断裂活动有关。同时,板块构造学说指出,当岩石圈板块向地下俯冲时,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向地幔消减的板块内部,而并非发生在地幔软流圈物质中,因此相变说自然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二)构造地震的特征
构造地震的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1.地震序列 任何一次地震的发生都经过长期的孕育过程即应力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但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却可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这样的一系列地震叫做地震序列。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往往发生一系列微弱或较小的地震,称为前震;在主震之后也常常发生一系列小于主震的地震,称为余震。
构造地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常呈这种有序列的发生。这种特征可能和构造地震产生的过程有关。一般说来,当地应力即将加强到超过岩石所承受的强度时,岩层首先产生一系列较小的错动(或者沿着断层带粘滑开始交替过程),从而形成许多小震,即前震。接着地应力继续增大,到了岩层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引起岩层的整体滑动或新断裂滑动,形成大震,即主震。主震发生后,岩层之间的平衡状态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调整,把岩层中剩余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些小的余震。在地震现场,常可见到在破裂的地面上,又出现许多次一级裂隙,错杂其间,表明运动没有完全停止,直到使许多尚未破坏的地点彻底破坏,所剩余的应变能全部得到释放。这种情况类似压紧弹簧过程,当作用力消失后,所蓄位能即转化为动能反跳回来,恢复原来状态,但又难于一下复原,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颤动调整,才能恢复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种现象称为弹簧效应。岩石也是具有弹性的,所以也应有这种弹性效应。1920年宁夏(原甘肃)海原大地震,余震三年未消。其强度与频度时高时低,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衰减直到平静下来。
2.地震序列类型 虽说构造地震常呈一定序列,但其能量释放规律、大小地震的活动时间和比例等又常各不相同。根据1949年10月以来的我国所发生强震的分析研究,地震序列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1)单发型地震 又称孤立型地震。这种地震的前震和余震都很少而且微弱,并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整个序列的地震能量几乎全部通过主震释放出来。此类地震较少,1966年秋安徽定远地震、1967年3月山东临沂地震,均未观测到前震和余震,震级很小,只有4—4.5级。
(2)主震型地震 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主震震级特别突出,释放出的能量约占全系列的90%以上;前震或有或无,但有很多余震。1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7.3级),发震前24小时内共发生了500多次前震,主震后又发生很多次余震。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则基本没有前震,但余震连续数年不断。
(3)震群型地震 由许多次震级相似的地震组成地震序列,没有突出的主震。此类地震的前震和余震多而且较大,常成群出现,活动时间持续较长,衰减速度较慢,活动范围较大。如1966年邢台地震,从2月28日至3月22日,震级由3.6、4.6、5.3、6.8、6.8逐步升到7.2,发生大震。有时这种类型的地震是由两个主震型地震组合或混淆在一起形成的。
有时地震序列比较复杂,仿佛是由若干单发型、主震型、震群型组合而成。如11年8—9月四川省马边地震。
地震序列类型可能与岩石和构造的均匀程度及复杂性有关。据实验,当介质均匀,且介质内应力不集中时,主破裂前无小破裂,主破裂后也很少小破裂;当介质不均一且应力有一定的局部集中或高度集中时,主破裂前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或很多的小破裂。
研究地震序列类型,可以有助于预测和预报地震活动的趋势。如1967年河间地震,当主震发生后,根据其前震少和震级小(2.3级),被判断为主震型地震,主震后不会有较大的余震。事实表明推断正确。
二、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可以是直接由火山爆发引起地震;也可能是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发生地震;或者是因构造变动引起火山喷发,从而导致地震。因此,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常有密切关系。
火山地震为数不多,约占总数的7%。震源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0km。有些地震发生在火山附近,震源深度为1—10km,其发生与火山喷发活动没有直接的或明确的关系,但与地下岩浆或气体状态变化所产生的地应力分布的变化有关,这种地震称为A型火山地震。还有些地震集中发生在活火山口附近的狭小范围内,震源深度浅于1km,影响范围很小,称为B型火山地震。有时地下岩浆冲至接近地面,但未喷出地表,也可以产生地震,称为潜火山地震。
现代火山带如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等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三、冲击地震
这种地震,因山崩、滑坡等原因引起,或因碳酸盐岩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许多地下溶洞,洞顶塌落引起。后者又称塌陷地震。本类地震为数很少,约占地震总数的3%。震源很浅,影响范围小,震级也不大。1935年广西百寿县曾发生塌陷地震,崩塌面积约4万m2,地面崩落成深潭,声闻数十里,附近屋瓦震动。又如,12年3月在山西大同西部煤矿空区,大面积顶板塌落引起了地震,其最大震级为3.4级,震中区建筑物有轻微破坏。
四、水库地震
有些地方原来没有或很少发生地震,后来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发生地震,称为水库地震。说明这种地震与水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只是一种诱发因素。此外,因深井注水、地下抽水等也可触发地震。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座落基山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m的深井,用高压注水于地下,于1962年发生频繁的地震。以后停止注水,地震活动减弱;恢复注水,地震又有所增加。
上述地震,特别是水库地震的成因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一般认为,在一定的有利于发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有活动断层、密集或交叉的断裂存在,或在升降差异运动的过渡部位等)下,水库蓄水可诱发地震。除去人为因素诱发地震外,某些自然因素如太阳黑子活动期,阴历的朔、望期等,也容易诱发地震。各种触发机理正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
营口人发现地震另有原因
“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及其原因分析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比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口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记忆作为地理学习的一个难点,经常让很多同学头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17种超全的地理记忆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一、顺序记忆法
位置相邻的同类事物,要取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读图习惯。
1.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与我国相邻)在最北。另外四国分东西两列,四个字(乌孜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在北,三个字的在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带有吉字的与中国为邻。
2.圣劳伦斯河谷地中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
3.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带:?波纽费华?。
二、诵读记忆法
那些比较长的国外地名,既要反复诵读,还要从它们的相对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产或文化渊源等多方面进行辨析。
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读熟了就很顺口,从而记得牢。
三、望文生义法
地理概念往往抓住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望文生义可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
如:干洁空气、天气和气候、天体、光球、色球、太阳子、月相、季风、温室效应、极光、赤潮、土壤肥力等。
四、体势助记法
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借助手势可以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如:地球的自转和方向――右手定则,气旋和反气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自己,四指为物体运动方向,拇指为偏向)。
五、字头记忆法(压缩记忆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来完成记忆的方法。
例如:记忆八大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这样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六、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某些抽象地理知识联想成某一具体的事物的记忆方法。
1.接近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方法。
如复习亚马孙平原时,从同一地理空间进行联系,想到亚马孙河,全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树种丰富,破坏严重,?世界肺脏?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2.类似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
如里海与日本的面积大约都为37万平方千米。
3.对立联想记忆法
联想,即通过某一事物的回忆而引起另一事物,把意义相近但性质对立的 知识放在一起,只要记住一个就能想起另一个。如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对海拔最低的死海等等。
七、歌诀记忆法
利用谐音汉字,将课本中的地名、物产、数据等枯燥乏味的内容编成一些顺口溜或有趣的语言,使知识变得生动而幽默,利于学记。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长江黄河上中游的划分:?宜宾湖口九回肠,壶口(旧)孟津挖煤矿。?
八、谐音记忆法
所谓谐音就是指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利用谐音记忆法,可以使枯燥无味的学习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愉快地进行记忆。
例如:记忆?地壳的八大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处理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男)?
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铬、锰等,可以用?铁哥们?作谐音记忆。
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以这样:美加法(深)澳阿,该出口时就出口。
九、数字记忆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尔有数字上的巧合,可总结出数字规律。
如南亚地区,总结出该地区有三个?三?:三种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十、类比记忆法
对易混概念、地名、事物,可进行类比记忆。
如:枣椰――椰枣,岩溶――熔岩,鸭绿江――雅砻江,安哥拉――安卡拉,油棕――棕油,洛杉矶――落基山,环境――环境。
十一、比喻记忆法
是指把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例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时,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
十二、插图记忆法
地理教材的许多插图,与课本知识内容紧密相连。如果能把所学知识与相关的插图联系起来,必能使记忆效果大大增加。
课本中的生动、诙谐,夸张的画面往往能让人从直观上就明白一定事理,便于记忆。
十三、实际记忆法
知识的学习贵在能与实际相联系。所以既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又要从实际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学习?天气?概念时,注意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自己分析构成天气的因素,从中总结出天气是短时间内反映大气的阴晴、风雨、冷暖等变化的,因此不需教师讲解,就能从现实生活中学到知识,而且记忆比较深刻、牢固。
十四、对联记忆法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经典对联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幅由30几个省市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代表合出的超大型对联就是一个近年少见的经典。
附央视2005春晚对联(共十八副):
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华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世间同春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观天下园林
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安徽上联:黄山为增色
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欢歌迎春
央视: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横批:盛世大联欢
十五、提纲记忆法
是指通过对所学材料的分析、总结,将其归纳成提纲的形式进行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法给人以一目了然、纲举目张的感觉。
十六、理解记忆法
就是对所学材料进行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的记忆方法。学习地理尤其是学习地理规律时,应多在理解上下功夫。
首先要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弄清其内容实质,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其规律;其次,要把所学地理知识付诸实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十七、归纳记忆法
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记忆材料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杂乱无章的变得有条不紊的记忆方法。